项目为王 聚焦实体强产业

——州政协九届三次会议委员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侧记

发布时间:2024-01-11 13:52 来源:恩施日报 作者: 编辑:刘艳 编辑:刘艳

中国共产党、总工会、共青团界:锚定目标助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全媒体记者 汪书宇

1月10日下午,中国共产党、总工会、共青团界的委员们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一致表示,要锚定目标、铆足干劲,坚定信心、奋楫笃行,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状态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助推恩施州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政府工作报告求真务实、催人奋进,为当前恩施经济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加快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必须要有产业支撑,而在恩施,茶叶已成为一张靓丽名片,一块金字招牌。”作为一名茶叶企业负责人,何洁委员建议开发多功能茶品,为中低档茶和夏秋茶找到出路,以此为大多数茶农铺就致富门路;充分用好州内现有科研平台,不断联合或引进茶科研院所、茶科技企业,全力支持研发、生产功能性终端产品,例如茶味零食、茶提取物、茶保健品、茶日用品等系列高附加值产品,进一步提高产品竞争力。要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坚持不懈、系统构思、一以贯之推进品牌战略,举全州之力持续打造以“恩施硒茶”州域公用品牌为“母品牌”,以“恩施玉露”“利川红”等特色产品品牌为核心的品牌体系,并依托硒资源优势打造茶产品“引爆点”,让恩施茶品牌叫响全国、闻名世界。

2023年,恩施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平台被评为全国“优秀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成绩来之不易。胡明义委员表示,新的一年,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紧扣州委、州政府各项重点工作,找准本职工作与服务大局的结合点、发力点,全面、完整、准确地落实上级要求;用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不断创新交易服务方式、优化营商环境,为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数字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是推动农业农村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周恩委员建议,要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梯次培优、培育、扶持大中小设施农业企业,让农产品有看点更有卖点,成为恩施产业发展新的突破点。要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拓宽农产品、农创产品线上销售渠道,做强电商、直播带货,开展云展销、云洽谈,完善电商服务站、益农信息社,让恩施农产品不断占领国内外市场,跑出兴农加速度。要培育更多的正能量载体,让群众宣传恩施、抖音推介恩施、数据服务恩施。要推动乡村产业数字化,培育创建智慧景区,开发提供集吃、住、行、游、娱、购于一体的菜单式组合产品,数据化展现乡村民宿、景区村庄、文创基地、采摘基地等场景,形成乡村旅游数字化有效模式和有益经验,实现农业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跃升,让市场、农民、游客多方受益。

工商业联合会:以品牌建设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媒体记者 刘 磊

1月10日,出席州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的工商业联合会界政协委员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委员们对恩施州未来发展充满期待,在点赞恩施州发展成就的同时,一致认为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发展的总抓手,强链补链,多层次推进品牌建设。

“农业要实现优质高效发展,必须坚定不移把转型发展放在首位,拓展思路,挖掘横向需求,在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等方面发力,探索‘文化+旅游+产业’特色发展路径。”苏方俊委员说,“例如金果小橘红茶就将柑橘物尽其用,橘皮和茶叶融合,橘肉泡酒,提升附加值。且金果茶业还形成以‘茶’为元素的乡镇观光旅游业,值得借鉴。”

“本地企业产品有着生产周期短、服务和售后优、价廉物美等优势,但存在企业知名度低等问题。”崔应朝委员建议,要消除信息壁垒,加强本地产品的包装、推介,多进行信息发布、产品展示与交易、科技交流与推广等活动,提升本地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

“黄页推广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市场营销方式,可有效推广产品和服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增加销量。”王丰华委员说,“完善企业信息黄页,增加企业的营销产业、企业地址、联系方式、图片展示等内容,可查可考,让企业交流更顺畅。”

赵林平委员建议,着力打造一批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本地特色农产品和旅游产业,深入实施农业和旅游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重视地理标志产品培育与保护工作,积极筹划地理标志产业扶持政策,全力打造区域特色品牌。

市场主体是经济运行的“细胞”。林志委员建议,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培训,进一步健全企业社会保障制度,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大力推进专精特新类企业的扶持和培育,持续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

招引企业来,还要留得住。喻子文委员说:“利用好工商联及企业家的朋友圈来助商、招商,让成长好的企业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当地营商环境故事,不但具有说服力,还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家投资,实现以商养商。同时,提供精细化、精准化的高效服务,确保各项惠企利企政策落地见效,全力打造营商环境‘金名片’。”

经济界:多措并举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全媒体记者 周艳丽

心系发展大计,共绘宏伟蓝图。1月10日下午,经济界政协委员们对政府工作报告展开热烈讨论,共商发展大计。会场气氛热烈,委员们积极发言,畅谈感受体会。大家一致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总结成绩系统全面,分析形势客观准确,部署工作重点突出,彰显了迎难而上、负重前行的责任担当,传递了信心,凝聚了共识,是一份求真务实、鼓舞人心的报告。

付正述委员说,2023年州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富有成效。建议下一步多措并举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让广大民营企业坚定信心、轻装上阵,为恩施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同时,明确招商引资方向,增强招商引资定力,开展招商引资重大项目突破年行动,立足恩施资源优势和产业链需求,招引可以在恩施扎根的产业项目。

“政府工作报告内容丰富,鼓舞人心。”向雪梅委员结合自身岗位谈感受,她说,国有企业技术力量完备,组织架构完整。而民营企业在创新能力和市场洞察力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可以取长补短,协同发展。

实体为本,制造为根。魏建国委员说:“实体经济对提供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压力,我们要多关注实体经济发展,帮助他们纾困解难,提振信心。”他建议,千方百计激发市场活力,深入实施经营主体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行动,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全力支持小微企业加快发展。继续扶持传统企业健康成长,实行专班服务,一企一策,全力保障实体经济发展。

实实在在的高质量发展成果,真真切切的恩施现代化建设图景,让委员们倍感振奋。他们纷纷表示,将一如既往认真履行委员职责,不断提升履职水平,围绕经济发展、民生实事多提好的提案,为助推恩施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真言、献良策。

教育界:为教育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全媒体记者 杨天俊

1月10日,教育界政协委员热烈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大家一致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实事求是地总结了一年来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谋划2024年的工作,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提振了信心,凝聚了力量。

马凤余委员表示,湖北恩施学院将利用获批省科协首批院士专家工作单位优势,进一步做强省级文旅优势学科专业群,办好旅游专业、茶学专业,与恩施一红一绿茶叶科技集团、咸丰硒源山茶叶有限公司、恩施市天青地绿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合作,打造茶科技创新基地和茶叶人才培养基地,服务恩施发展,作出恩施学院贡献。

严震委员是咸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他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工作要求,作为来自职业教育一线的政协委员,将严格执行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将把握类型特征,凝聚“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思想共识,开展职业教育认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成为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崇高理想;将遵从教育规律,彰显“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活力,精准实施教学活动,逐步实现专业建设与职业岗位、职业标准、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将强化产教融合,勇担“面向市场、服务产业”的责任,瞄准产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

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事关家庭幸福和学生健康成长。孙作贵委员认为,报告提出的“实施‘百千万教师成长工程’,坚持‘五育’并举,深入实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护航工程’、中小学阅读计划”等措施,紧贴我州教育实际,必将激发全州人民奋进新征程的信心。

郑蓉委员是巴东县信陵爱心幼儿园园长。她表示,政府工作报告让人信心倍增。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把握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基本方向,促进了公益普惠学前教育资源的大发展。但普惠托育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一些问题。政府工作报告将加强普惠托育政策支持纳入2024年重点工作,事关千家万户,是个利好消息。

新起点承载新梦想。委员们表示,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报告中来,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恩施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农业界、无党派人士:强产业提质效 加快发展步伐

全媒体记者 廖时雨

1月10日,农业界、无党派人士政协委员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展开讨论,“项目”“产业”成为高频词,委员们结合履职实际,纷纷为恩施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大家一致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总结成绩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展望未来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字字句句传递着坚定的信心,描绘着美好的蓝图,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要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深入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让更多利发展、惠民生的项目在我州落实落地。”姜尚静委员说,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我州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令人深感不易、大为振奋,同时提出了今后的总体思路,压力层层传导,责任步步压实,作为一名水利干部,既深感责任重大,又对未来充满信心。

“要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就要做到稳步提升产业质量和丰富商品流通渠道‘两手抓’。”李杰委员建议,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加速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转型升级,相关职能部门指导、鼓励市场主体丰富流通渠道,促进农业生产切实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

来凤藤茶作为独具恩施地域特色的茶产品,在打造“来凤藤茶”区域公用品牌上,各级政府做了大量工作,成效显著,产品深受国内外游客好评。汪宗新委员建议,要把藤茶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绑定,充分发挥藤茶在我州分布广泛的天然优势,让藤茶成为“恩施硒茶”大家庭里又一张独具特色的恩施名片,扩大公共品牌红利。

“加快康养产业发展,要突出一个‘新’。”郭开英委员说,近年来,恩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速打通“两山”转化通道,推动文旅产业提档升级,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旅游业态蓬勃生长。下一步,要找准康养产业面向群体,利用好恩施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禀赋,将“富硒”“道地药材”等元素与康养产业相结合,写好“融”字文章。

(本版图片均由全媒体记者杨梦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