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始县:代表工作有力度 为民服务显温度

发布时间:2024-11-20 14:50 来源:湖北人大网 作者: 编辑:刘婉茜 编辑:刘婉茜

近年来,建始县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积极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断探索代表工作新举措、激发代表履职新活力,全面提升全县人大代表工作质效。

一、“两缘”纽带联结,联系群众更加精准

坚持激活人大工作组成的最小单元和细胞,实现代表联系群众常态化。一是依托“地缘”布局。以选区、选举单位为基础,按就近方便、利于代表参加活动的原则,根据代表选区、居住地、工作状况,采取灵活编组的方式将全县94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编入52个代表小组,实现全覆盖。二是围绕“业缘”组团。综合专业知识、履职能力、区域分布等因素,从州、县两级人大代表中精选12位专业能力强、履职热情高的代表组成教育专业代表小组,为代表履职拓展了新路径。

二、“三步”流程闭环,建议办理更加高效

坚持全过程跟踪、闭环管理,全力提升代表意见建议的办结率、落实率和满意度。一是建立机制,规范程序。制定出台《建始县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工作的评价办法(试行)》,以制度的刚性约束有序提升意见建议办理工作规范化水平。二是领衔督办,有效推进。实行“1+1+N”督办模式,由县领导领衔,常委会各委室按照分工对意见建议办理全过程督办,代表全过程参与,推动意见建议高质量办理。三是跟踪回访,靶向落实。创新开展意见建议办理“回头看”。2024年,对本届一二次会议以来的81件B类建议进行再梳理、再督办,将63件建议转化为A类,做实了代表意见建议办理后半篇文章。

三、“四化”标准贯穿,履职基础更加夯实

坚持规范、保障和促进代表依法履职,不断筑牢代表履职根基。一是代表培训常态化。精准制定五年代表培训规划,针对不同的培训时期、不同的参训代表类别,制定详细的培训方案。通过会议轮训、集中培训、送学下乡等形式常态化组织代表培训,不断地提高代表履职能力。二是家站建设规范化。制定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建设标准,从硬件设备、制度标准、资料整理等方面对全县家站建设进行统一规范,并统一在户外公示栏对本代表小组代表基本信息、开展代表活动、接待选民、代表述职等情况进行展示。三是履职管理科学化。探索出台代表履职登记制度,建立县人大代表履职档案,对代表履职进行记录并进行积分管理,履职情况作为代表连任推荐提名的重要依据。定期组织代表向选民述职,广泛听取选民意见,接受选民评议监督。四是宣传引领长效化。对优秀代表、典型建议办理进行重点宣传,营造了代表履职为民的浓厚氛围。近年来,我县代表工作在各级主流媒体和省、州人大网站刊发新闻宣传报道700余篇(条),王光国、冷德录等一大批人大代表的履职事迹得到各级主流媒体广泛关注。

四、“五员”模式推进,服务群众更加走心

坚持强化代表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多形式、全方位做好群众服务工作。一是当好政策“宣传员”。组织县域内各级人大代表围绕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通过走访群众、召开屋场会、集中宣讲、发放资料等方式广泛开展宣讲。二是当好群众“联络员”。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分别固定联系5名以上人大代表或选民,通过走访、电话、微信群常态化开展双联活动,每月25日(节假日顺延)在代表联络站轮班接待选民,倾听民意诉求、征求意见建议、现场答疑解惑。三是当好基层“调解员”。发动各级人大代表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广泛参与基层“评理说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推动基层治理不断进步和完善。四是当好落实“监督员”。聚焦养老育幼、就业就学、医疗设备、物业管理等民生实事及意见建议办理,采取现场查看、走访座谈、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督,确保“群众意见说了不白说、代表意见提了不白提”。五是当好履职“示范员”。引导代表充分发挥各自行业特点优势、个人专业专长,躬身示范引领,带动身边百姓共同参与,推动共建成果实实在在惠及群众。